我們看到城市里高樓聳立,由心感嘆建筑工人的能力,而且有些建筑已經(jīng)屹立百年了。那是因為建筑物的質(zhì)量是有嚴格要求的,國家制定相關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那么小編在下文就為大家淺要的分析一下屋面工程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有哪些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總則
1.0.1 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zhì)量管理,統(tǒng)一屋面工程質(zhì)量的驗收,保證工程質(zhì)量,制定本規(guī)范。
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建筑屋面工程質(zhì)量的驗收。
1.0.3 屋面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工程技術文件以及承包合同文件,對施工質(zhì)量驗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
1.0.4 本規(guī)范應與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 50300-2001 配套使用。
1.0.5 屋面工程施工質(zhì)量的驗收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
2、術語
2.0.1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屋面防水層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年限。
2.0.2 一道防水設防
具有單獨防水能力的一道防水層。
2.0.3 分格縫
在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剛性保護層上預先留設的縫。
2.0.4 滿粘法
鋪貼防水卷材時,卷材與基層采用全部粘結的施工方法。
2.0.5 空鋪法
鋪貼防水卷材時,卷材與基層在周邊一定寬度內(nèi)粘結,其余部分不粘結的施工方法。
2.0.6 點粘法
鋪貼防水卷材時,卷材或打孔卷材與基層采用點狀粘結的施工方法。
2.0.7 條粘法
鋪貼防水卷材時,卷材與基層采用條狀粘結的施工方法。
2.0.8 冷粘法
在常溫下采用膠粘劑等材料進行卷材與基層、卷材與卷材間粘結的施工方法。
2.0.9 熱熔法
采用火焰加熱器熔化熱熔型防水卷材底層的熱熔膠進行粘結的施工方法。
2.0.10 自粘法
采用帶有自粘膠的防水卷材進行粘結的施工方法。
2.0.11 熱風焊接法
采用熱空氣焊槍進行防水卷材搭接粘合的施工方法。
2.0.12 倒置式屋面
將保溫層設置在防水層上的屋面。
2.0.13 架空屋面
在屋面防水層上采用薄型制品架設一定高度的空間,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
2.0.14 蓄水屋面
在屋面防水層上蓄一定高度的水,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
3、基本規(guī)定
3.0.1 屋面工程應根據(jù)建筑物的性質(zhì)、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級進行設防,并應符合表3.0.1 的要求。
項目 屋面防水等級
I
II
III
IV建筑物類別 特別重要或?qū)Ψ浪笥刑厥庖蟮慕ㄖ?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 一般的建筑 非永久性的建筑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25年 15年 10年 5年
防水層項選用材料宜選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金屬板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細石混凝土等材料宜選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金屬板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細石混凝土、平瓦、油氈瓦等材料宜選用三氈四油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金屬板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細石混凝土、平瓦、油氈瓦等材料可選用二氈三油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等材料
設防要求 三道或二道以上防水設防 二道防水設防 一道防水設防 一道防水設防
表3.0.1 屋面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
3.0.2屋面工程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地區(qū)自然條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級的設防要求,進行防水構造設計,重要部位應有詳圖;對屋面保溫層的厚度,應通過計算確定。
3.0.3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進行圖紙會審,并應編制屋面工程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
3.0.4屋面工程施工時,應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檢、交接檢和專職人員檢查的"三檢"制度,并有完整的檢查記錄。每道工序完成,應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或建設單位)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0.5 屋面工程的防水層應由經(jīng)資質(zhì)審查合格的防水專業(yè)隊伍進行施工。作業(yè)人員應持有當?shù)亟ㄔO行政主管部門頒發(fā)的上崗證。
3.0.6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溫隔熱材料應有產(chǎn)品合格證書和性能檢測報告,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性能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產(chǎn)品標準和設計要求。
材料進場后,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附錄B 的規(guī)定抽樣復驗,并提出試驗報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屋面工程中使用。
3.0.7 當下道工序或相鄰工程施工時,對屋面已完成的部分應采取保護措施。
3.0.8 伸出屋面的管道、設備或預埋件等,應在防水層施工前安設完畢。屋面防水層完工后,不得在其上鑿孔打洞或重物沖擊。
3.0.9 屋面工程完工后,應按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對細部構造、接縫、保護層等進行外觀檢驗,并應進行淋水或蓄水檢驗。
3.0.10 屋面的保溫層和防水層嚴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級風及其以上時施工。施工環(huán)境氣溫宜符合表3.0.10 的要求。
表3.0.10 屋面保溫層和防水層施工環(huán)境氣溫
項目 施工環(huán)境氣溫
粘結保溫層 熱瀝青不低于-10℃;水泥砂漿不低于5℃
瀝青防水卷材 不低于5℃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冷貼法不低于5℃;熱熔法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貼法不低于5℃;熱風焊接法不低于-10℃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 溶劑型不低于-5℃;水溶型不低于5℃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溶劑型不低于-5℃;水溶型不低于5℃
剛性防水層 不低于5℃
3.0.11 屋面工程各子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的劃分,應符合表3.0.11 的要求。
表3.0.11 屋面工程各子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的劃分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項工程
屋面工程 卷材防水屋面 保溫層、找平層、卷材防水層、細部構造
涂膜防水屋面 保溫層、找平層、涂膜防水層、細部構造
剛性防水屋面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密封材料嵌縫、細部構造
瓦屋面 平瓦屋面、油氈瓦屋面、金屬板材屋面、細部構造
隔熱屋面 架空屋面、蓄水屋面、種植屋面
3.0.12 屋面工程各分項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檢驗批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剛性防水屋面、瓦屋面和隔熱屋面工程,應按屋面面積每100m2 抽查一處,每處10m2,且不得少于3 處。
2 接縫密封防水,每50m 應抽查一處,每處5m,且不得少于3 處。
3 細部構造根據(jù)分項工程的內(nèi)容,應全部進行檢查。
4、卷材防水屋面工程
4.1 屋面找平層
4.1.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層基層采用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或瀝青砂漿的整體找平層。
4.1.2 找平層的厚度和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1.2 的規(guī)定
表4.1.2 找平層厚度和技術要求
類別 基層種類 厚度(mm) 技術要求
水泥砂漿找平層 整體混凝土 15~20 1﹕2.5~1﹕3(水泥﹕砂)體積比,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32.5級
整體或板狀材料保溫層 20~25
裝配式混凝土板,松散材料保溫層 20~30
細石混凝土找平層 松散材料保溫層 30~35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0
瀝青砂漿找平層 整體混凝土 15~20 1﹕8(瀝青﹕砂)質(zhì)量比
裝配式混凝土板,整體或板狀材料保溫層 20~25
4.1.3 找平層的基層采用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板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板端、側(cè)縫應用細石混凝土灌縫,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2 板縫寬度大于40mm 或上窄下寬時,板縫內(nèi)應設置構造鋼筋。
3 板端縫應進行密封處理。
4.1.4找平層的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平屋面采用結構找坡不應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為2%;天溝、檐溝縱向找坡不應小于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
4.1.5 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女兒墻、山墻、天窗壁、變形縫、煙囪等)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zhuǎn)角處,找平層均應做成圓弧形,圓弧半徑應符合表4.1.5的要求。內(nèi)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圍,找平層應做成略低的凹坑。
表4.1.5 轉(zhuǎn)角處圓弧半徑
卷材種類 圓弧半徑(mm)
瀝青防水卷材 100~150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5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20
4.1.6找平層宜設分格縫,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縫應留設在板端縫處,其縱橫縫的最大間距: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找平層,不宜大于6m;瀝青砂漿找平層,不宜大于4m。
主控項目
4.1.7 找平層的材料質(zhì)量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zhì)量檢驗報告和計量措施。
4.1.8 屋面(含天溝、檐溝)找平層的排水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用水平儀(水平尺)、拉線和尺量檢查。
一般項目
4.1.9 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zhuǎn)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且整齊平順。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4.1.10 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找平層應平整、壓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現(xiàn)象;瀝青砂漿找平層不得有拌合不勻、蜂窩現(xiàn)象。
4.1.11 找平層分格縫的位置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4.1.12 找平層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5mm。
檢驗方法:用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4.2 屋面保溫層
4.2.1 本節(jié)適用于松散、板狀材料或整體現(xiàn)澆(噴)保溫層。
4.2.2 保溫層應干燥,封閉式保溫層的含水率應相當于該材料在當?shù)刈匀伙L干狀態(tài)下的平衡含水率。
4.2.3 屋面保溫層干燥有困難時,應采用排汽措施。
4.2.4倒置式屋面應采用吸水率小、長期浸水不腐爛的保溫材料。保溫層上應用混凝土等塊材、水泥砂漿或卵石做保護層;卵石保護層與保溫層之間,應干鋪一層無紡聚酯纖維布做隔離層。
4.2.5 松散材料保溫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鋪設松散材料保溫層的基層應平整、干燥和干凈。
2 保溫層含水率應符合設計要求。
3 松散保溫材料應分層鋪設并壓實,壓實的程度與厚度應經(jīng)試驗確定。
4 保溫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找平層和防水層的施工;雨季施工時,保溫層應采取遮蓋措施。
4.2.6 板狀材料保溫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板狀材料保溫層的基層應平整、干燥和干凈。
2 板狀保溫材料應緊靠在需保溫的基層表面上,并應鋪平墊穩(wěn)。
3 分層鋪設的板塊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板間縫隙應采用同類材料嵌填密實。
4 粘貼的板狀保溫材料應貼嚴、粘牢。
4.2.7 整體現(xiàn)澆(噴)保溫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瀝青膨脹蛭石、瀝青膨脹珍珠巖宜用機械攪拌,并應色澤一致,無瀝青團;壓實程度根據(jù)試驗確定,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表面應平整。
2 硬質(zhì)聚氨酯泡沫塑料應按配比準確計量,發(fā)泡厚度均勻一致。
主控項目
4.2.8 保溫材料的堆積密度或表觀密度、導熱系數(shù)以及板材的強度、吸水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zhì)量檢驗報告和現(xiàn)場抽樣復驗報告。
4.2.9 保溫層的含水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現(xiàn)場抽樣檢驗報告。
一般項目
4.2.10 保溫層的鋪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松散保溫材料:分層鋪設,壓實適當,表面平整,找坡正確。
2 板狀保溫材料:緊貼(靠)基層,鋪平墊穩(wěn),拼縫嚴密,找坡正確。
3 整體現(xiàn)澆保溫層:拌合均勻,分層鋪設,壓實適當,表面平整,找坡正確。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4.2.11 保溫層厚度的允許偏差:松散保溫材料和整體現(xiàn)澆保溫層為+10%,-5%;板狀保溫材料為±5%,且不得大于4mm。
檢驗方法: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
4.2.12 當?shù)怪檬轿菝姹Wo層采用卵石鋪壓時,卵石應分布均勻,卵石的質(zhì)(重)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按堆積密度計算其質(zhì)(重)量。
4.3 卷材防水層
4.3.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I~Ⅳ級的屋面防水。
4.3.2卷材防水層應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瀝青防水卷材。所選用的基層處理劑、接縫膠粘劑、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應與鋪貼的卷材材性相容。
4.3.3 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采用卷材作防水層時,應采取固定措施。固定點應密封嚴密。
4.3.4 鋪設屋面隔汽層和防水層前,基層必須干凈、干燥。
干燥程度的簡易檢驗方法,是將1m2 卷材平坦地干鋪在找平層上,靜置3~4h 后掀開檢查,找平層覆蓋部位與卷材上未見水印即可鋪設。
4.3.5 卷材鋪貼方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屋面坡度小于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
2 屋面坡度在3%~15%時,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
3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鋪貼,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
4 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4.3.6 卷材厚度選用應符合表4.3.6 的規(guī)定。
表4.3.6 卷材厚度選用表
屋面防水等級 設防道數(shù)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瀝青防水卷材
I
三道或二道以上設防 不應小于1.5mm 不應小于3mm -
II
二道設防 不應小于1.2mm 不應小于3mm -
III
一道設防 不應小于1.2mm 不應小于4mm 三氈四油
IV
一道設防 - - 二氈三油
4.3.7鋪貼卷材采用搭接法時,上下層及相鄰兩幅卷材的搭接縫應錯開。各種卷材搭接寬度應符合表4.3.7 的要求。
表4.3.7 卷材搭接寬度(mm)
鋪貼方法
卷材種類 短邊搭接 長邊搭接
滿粘法 空鋪、點粘、條粘 滿粘 空鋪、點粘、條粘
瀝青防水卷材 100 150 70 100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80 100 80 10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膠粘劑 80 100 80 100
膠粘帶 50 60 50 60
單縫焊 60,有效焊接寬度不小于25
雙縫焊 80,有效焊接寬度10×2+空腔寬
4.3.8 冷粘法鋪貼卷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膠粘劑涂刷應均勻,不露底,不堆積。
2 根據(jù)膠粘劑的性能,應控制膠粘劑涂刷與卷材鋪貼的間隔時間。
5、涂膜防水屋面工程
5.1 屋面找平層
涂膜防水屋面找平層工程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1 節(jié)的規(guī)定。
5.2 屋面保溫層
涂膜防水屋面保溫層工程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 節(jié)的規(guī)定。
5.3 涂膜防水層
5.3.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Ⅰ~Ⅳ級屋面防水。
5.3.2 防水涂料應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5.3.3 防水涂膜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涂膜應根據(jù)防水涂料的品種分層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
2 應待先涂的涂層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
3 需鋪設胎體增強材料時,屋面坡度小于15%時可平行屋脊鋪設,屋面坡度大于15%時應垂直于屋脊鋪設。
4 胎體長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短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70mm。
5 采用二層胎體增強材料時,上下層不得相互垂直鋪設,搭接縫應錯開,其間距不應小于幅寬的1/3。
5.3.4 涂膜厚度選用應符合表5.3.4 的規(guī)定
表5.3.4 涂膜厚度選用表
屋面防水等級 設防道數(shù)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I
三道或二道以上設防 - 不應小于1.5mm
II
二道設防 不應小于3mm 不應小于1.5mm
III
一道設防 不應小于3mm 不應小于2mm
IV
一道設防 不應小于2mm -
5.3.5 屋面基層的干燥程度應視所用涂料特性確定。當采用溶劑型涂料時,屋面基層應干燥。
5.3.6 多組份涂料應按配合比準確計量,攪拌均勻,并應根據(jù)有效時間確定使用量。
5.3.7 天溝、檐溝、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層的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
5.3.8 涂膜防水層完工并經(jīng)驗收合格后,應做好成品保護。保護層的施工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14的規(guī)定。
主控項目
5.3.9 防水涂料和胎體增強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zhì)量檢驗報告和現(xiàn)場抽樣復驗報告。
5.3.10 涂膜防水層不得有滲漏水或積水現(xiàn)象。
檢驗方法:雨后或淋水、蓄水檢驗。
5.3.11 涂膜防水層在天溝、檐溝、檐口、水落口、泛水、變形縫和升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一般項目
5.3.12 涂膜防水層的平均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小厚度不應小于設計厚度的80%。
檢驗方法:針測法檢查或取樣量測。
5.3.13 涂膜防水層與基層應粘結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勻,無流淌、皺折、鼓泡、露胎體和翹邊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5.3.14涂膜防水層上的撒布材料或淺色涂料保護層應鋪撒或涂刷均勻,粘結牢固;水泥砂漿、塊材或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涂膜防水層間應設置隔離層;剛性保護層的分格縫留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6、剛性防水層
6.1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
6.1.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Ⅰ~Ⅲ級的屋面防水;不適用于設有松散材料保溫層的屋面以及受較大震動或沖擊的和坡度大于15%的建筑屋面。
6.1.2 細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質(zhì)水泥;當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應采用減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含泥量不應大于1%,細骨料含泥量不應大于2%。
混凝土水灰比不應大于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30kg;含砂率宜為35%~40%;灰砂比宜為1:2~1:2.5;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6.1.3 混凝土中摻加膨脹劑、減水劑、防水劑等外加劑時,應按配合比準確計量,投料順序得當,并應用機械攪拌,機械振搗。
6.1.4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分格縫,應設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轉(zhuǎn)折處、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其縱橫間距不宜大于6m。分格縫內(nèi)應嵌填密封材料。
6.1.5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厚度不應小于40mm,并應配置雙向鋼筋網(wǎng)片。鋼筋網(wǎng)片在分格縫處應斷開,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
6.1.6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柔性密封處理;細石混凝土防水層與基層間宜設置隔離層。
主控項目
6.1.7 細石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zhì)量檢驗報告、計量措施和現(xiàn)場抽樣復驗報告。
6.1.8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不得有滲漏或積水現(xiàn)象。
檢驗方法:雨后或淋水、蓄水檢驗。
6.1.9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在天溝、檐溝、檐口、水落口、泛水、變形縫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一般項目
6.1.10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應表面平整、壓實抹光,不得有裂縫、起殼、起砂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6.1.11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厚度和鋼筋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6.1.12 細石混凝土分格縫的位置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6.1.13 細石混凝土防水層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5mm。
檢驗方法:用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6.2 密封材料嵌縫
6.2.1 本節(jié)適用于剛性防水屋面分格縫以及天溝、檐溝、泛水、變形縫等細部構造的密封處理。
6.2.2 密封防水部位的基層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層應牢固,表面應平整、密實,不得有蜂窩、麻面、起皮和起砂現(xiàn)象。
2 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層應干凈、干燥。
6.2.3密封防水處理連接部位的基層,應涂刷與密封材料相配套的基層處理劑?;鶎犹幚韯浔葴蚀_,攪拌均勻。采用多組份基層處理劑時,應根據(jù)有效時間確定使用量。
6.2.4 接縫處的密封材料底部應填放背襯材料,外露的密封材料上應設置保護層,其寬度不應小于200mm。
6.2.5 密封材料嵌填完成后不得碰損及污染,固化前不得踩踏。
主控項目
6.2.6 密封材料的質(zhì)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產(chǎn)品出廠合格證、配合比和現(xiàn)場抽樣復驗報告。
6.2.7 密封材料嵌填必須密實、連續(xù)、飽滿,粘結牢固,無氣泡、開裂、脫落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一般項目
6.2.8 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層應牢固、干凈、干燥,表面應平整、密實。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6.2.9 密封防水接縫寬度的允許偏差為±10%,接縫深度為寬度的0.5~0.7 倍。
檢驗方法:尺量檢查。
6.2.10 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應平滑,縫邊應順直,無凹凸不平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7、瓦屋面工程
7.1 平瓦屋面
7.1.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Ⅱ、Ⅲ級以及坡度不小于20%的屋面。
7.1.2 平瓦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泛水處理。天溝、檐溝的防
水層,應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瀝青防水卷材、金屬板材或塑料板材等材料鋪設。
7.1.3 平瓦屋面的有關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小于40mm。
2 瓦伸入天溝、檐溝的長度為50~70mm。
3 天溝、檐溝的防水層伸入瓦內(nèi)寬度不小于150mm。
4 瓦頭挑出封檐板的長度為50~70mm。
5 突出屋面的墻或煙囪的側(cè)面瓦伸入泛水寬度不小于50mm。
主控項目
7.1.4 平瓦及其脊瓦的質(zhì)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出廠合格證或質(zhì)量檢驗報告。
7.1.5 平瓦必須鋪置牢固。地震設防地區(qū)或坡度大于50%的屋面,應采取固定加強措施。
檢驗方法:觀察和手扳檢查。
一般項目
7.1.6 掛瓦條應分檔均勻,鋪釘平整、牢固;瓦面平整,行列整齊,搭接緊密,檐口平直。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7.1.7 脊瓦應搭蓋正確,間距均勻,封固嚴密;屋脊和斜脊應順直,無起伏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觀察或手扳檢查。
7.1.8 泛水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順直整齊,結合嚴密,無滲漏。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雨后或淋水檢驗。
7.2 油氈瓦屋面
7.2.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Ⅱ、Ⅲ級以及坡度不小于20%的屋面。
7.2.2 油氈瓦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泛水處理。
7.2.3油氈瓦的基層應牢固平整。如為混凝土基層,油氈瓦應用專用水泥鋼釘與冷瀝青瑪脂粘結固定在混凝土基層上;如為木基層,鋪瓦前應在木基層上鋪設一層瀝青防水卷材墊氈,用油氈釘鋪釘,釘帽應蓋在墊氈下面。
7.2.4 油氈瓦屋面的有關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脊瓦與兩坡面油氈瓦搭蓋寬度每邊不小于100mm。
2 脊瓦與脊瓦的壓蓋面不小于脊瓦面積的1/2。
3 油氈瓦在屋面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鋪貼高度不小于250mm。
主控項目
7.2.5 油氈瓦的質(zhì)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質(zhì)量檢驗報告。
7.2.6 油氈瓦所用固定釘必須釘平、釘牢,嚴禁釘帽外露油氈瓦表面。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一般項目
7.2.7 油氈瓦的鋪設方法應正確;油氈瓦之間的對縫,上下層不得重合。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7.2.8 油氈瓦應與基層緊貼,瓦面平整,檐口順直。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7.2.9 泛水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順直整齊,結合嚴密,無滲漏。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雨后或淋水檢驗。
7.3 金屬板材屋面
7.3.1 本節(jié)適用于防水等級為Ⅰ~Ⅲ級的屋面。
7.3.2 金屬板材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泛水處理。兩板間應放置通長密封條;螺栓擰緊后,兩板的搭接口處應用密封材料封嚴。
7.3.3 壓型板應采用帶防水墊圈的鍍鋅螺栓(螺釘)固定,固定點應設在波峰上。所有外露的螺栓(螺釘),均應涂抹密封材料保護。
7.3.4 壓型板屋面的有關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壓型板的橫向搭接不小于一個波,縱向搭接不小于200mm。
2 壓型板挑出墻面的長度不小于200mm。
3 壓型板伸入檐溝內(nèi)的長度不小于150mm。
4 壓型板與泛水的搭接寬度不小于200mm。
主控項目
7.3.5 金屬板材及輔助材料的規(guī)格和質(zhì)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質(zhì)量檢驗報告。
7.3.6 金屬板材的連接和密封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滲漏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雨后或淋水檢驗。
一般項目
7.3.7 金屬板材屋面應安裝平整,固定方法正確,密封完整;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7.3.8 金屬板材屋面的檐口線、泛水段應順直,無起伏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8、隔熱屋面工程
8.1 架空屋面
8.1.1 架空隔熱層的高度應按照屋面寬度或坡度大小的變化確定。如設計無要求,一般以100~300mm 為宜。當屋面寬度大于10m時,應設置通風屋脊。
8.1.2 架空隔熱制品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層上應采取加強措施,操作時不得損壞已完工的防水層。
8.1.3 架空隔熱制品的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非上人屋面的粘土磚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上人屋面的粘土磚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10。
2 混凝土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板內(nèi)宜加放鋼絲網(wǎng)片。
主控項目
8.1.4 架空隔熱制品的質(zhì)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斷裂和露筋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構件合格證或試驗報告。
一般項目
8.1.5架空隔熱制品的鋪設應平整、穩(wěn)固,縫隙勾填應密實;架空隔熱制品距山墻或女兒墻不得小于250mm,架空層中不得堵塞,架空高度及變形縫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8.1.6 相鄰兩塊制品的高低差不得大于3mm。
檢驗方法: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8.2 蓄水屋面
8.2.1 蓄水屋面應采用剛性防水層或在卷材、涂膜防水層上面再做剛性防水層,防水層應采用耐腐蝕、耐霉爛、耐穿刺性能好的材料。
8.2.2 蓄水屋面應劃分為若干蓄水區(qū),每區(qū)的邊長不宜大于10m,在變形縫的兩側(cè)應分成兩個互不連通的蓄水區(qū);長度超過40m的蓄水屋面應做橫向伸縮縫一道。蓄水屋面應設置人行通道。
8.2.3 蓄水屋面所設排水管、溢水口和給水管等,應在防水層施工前安裝完畢。
8.2.4 每個蓄水區(qū)的防水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不得留施工縫。
主控項目
8.2.5 蓄水屋面上設置的溢水口、過水孔、排水管、溢水管,其大小、位置、標高的留設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8.2.6 蓄水屋面防水層施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滲漏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蓄水至規(guī)定高度觀察檢查。
8.3 種植屋面
8.3.1 種植屋面的防水層應采用耐腐蝕、耐霉爛、耐穿刺性能好的材料。
8.3.2 種植屋面采用卷材防水層時,上部應設置細石混凝土保護層。
8.3.3 種植屋面應有1%~3%的坡度。種植屋面四周應設擋墻,擋墻下部應設泄水孔,孔內(nèi)側(cè)放置疏水粗細骨料。
8.3.4 種植覆蓋層的施工應避免損壞防水層;覆蓋材料的厚度、質(zhì)(重)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主控項目
8.3.5 種植屋面擋墻泄水孔的留設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得堵塞。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8.3.6 種植屋面防水層施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滲漏現(xiàn)象。
檢驗方法:蓄水至規(guī)定高度觀察檢查。
9、細部構造
9.0.1 本節(jié)適用于屋面的天溝、檐溝、檐口、泛水、水落口、變形縫、伸出屋面管道等防水構造。
9.0.2 用于細部構造處理的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的質(zhì)量,均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
9.0.3 卷材或涂膜防水層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泛水、陰陽角等部位,應增加材或涂膜附加層。
9.0.4 天溝、檐溝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溝內(nèi)附加層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宜空鋪,空鋪的寬度不應小于200mm。
2 卷材防水層應由溝底翻上至溝外檐頂部,卷材收頭應用水泥釘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3 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
4 在天溝、檐溝與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交接處,應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嚴密。
9.0.5 檐口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鋪貼檐口800mm 范圍內(nèi)的卷材應采取滿粘法。
2 卷材收頭應壓入凹槽,采用金屬壓條釘壓,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3 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
4 檐口下端應抹出鷹嘴和滴水槽。
9.0.6 女兒墻泛水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鋪貼泛水處的卷材應采取滿粘法。
2磚墻上的卷材收頭可直接鋪壓在女兒墻壓頂下,壓頂應做防水處理;也可壓入磚墻凹槽內(nèi)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層不應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墻體應做防水處理。
3 涂膜防水層應直接涂刷至女兒墻的壓頂下,收頭處理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嚴,壓頂應做防水處理。
4 混凝土墻上的卷材收頭應采用金屬壓條釘壓,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9.0.7 水落口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水落口杯上口的標高應設置在溝底的最低處。
2 防水層貼入水落口杯內(nèi)不應小于50mm。
3 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 范圍內(nèi)的坡度不應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應小于2mm。
4 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mm、深20mm 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9.0.8 變形縫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變形縫的泛水高度不應小于250mm。
2 防水層應鋪貼到變形縫兩側(cè)砌體的上部。
3 變形縫內(nèi)應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襯墊材料,并用卷材封蓋。
4 變形縫頂部應加扣混凝土或金屬蓋板,混凝土蓋板的接縫應用密封材料嵌填。
9.0.9 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根部直徑500mm 范圍內(nèi),找平層應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 的圓臺。
2 管道周圍與找平層或細石混凝土防水層之間,應預留20mm×20mm 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嚴密。
3 管道根部四周應增設附加層,寬度和高度均不應小于300mm。
4 管道上的防水層收頭處應用金屬箍緊固,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主控項目
9.0.10 天溝、檐溝的排水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用水平儀(水平尺)、拉線和尺量檢查。
9.0.11 天溝、檐溝、檐口、水落口、泛水、變形縫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10、分部工程驗收
10.0.1 屋面工程施工應按工序或分項工程進行驗收,構成分項工程的各檢驗批應符合相應質(zhì)量標準的規(guī)定。
10.0.2 屋面工程驗收的文件和記錄應按表10.0.2 要求執(zhí)行。
表10.0.2 屋面工程驗收的文件和記錄
序號 項目 文件和記錄
1 防水設計 設計圖紙及會審記錄、設計變更通知單和材料代用核定單
2 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技術措施、質(zhì)量保證措施
3 技術交底記錄 施工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項
4 材料質(zhì)量證明文件 出廠合格證、質(zhì)量檢驗報告和試驗報告
5 中間檢查記錄 分項工程質(zhì)量驗收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施工檢驗記錄、淋水或蓄水檢驗記錄
6 施工日志 逐日施工情況
7 工程檢驗記錄 抽樣質(zhì)量檢驗及觀察檢查
8 其他技術資料 事故處理報告、技術總結
10.0.3 屋面工程隱蔽驗收記錄應包括以下主要內(nèi)容:
1 卷材、涂膜防水層的基層。
2 密封防水處理部位。
3 天溝、檐溝、泛水和變形縫等細部做法。
4 卷材、涂膜防水層的搭接寬度和附加層。
5 剛性保護層與卷材、涂膜防水層之間設置的隔離層。
10.0.4 屋面工程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水層不得有滲漏或積水現(xiàn)象。
2 使用的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質(zhì)量標準的規(guī)定。
3 找平層表面應平整,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現(xiàn)象。
4 保溫層的厚度、含水率和表觀密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5 天溝、檐溝、泛水和變形縫等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
6 卷材鋪貼方法和搭接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搭接寬度正確,接縫嚴密,不得有皺折、鼓泡和翹邊現(xiàn)象。
7 涂膜防水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涂層無裂紋、皺折、流淌、鼓泡和露胎體現(xiàn)象。
8 剛性防水層表面應平整、壓光,不起砂,不起皮,不開裂。分格縫應平直,位置正確。
9 嵌縫密封材料應與兩側(cè)基層粘牢,密封部位光滑、平直,不得有開裂、鼓泡、下塌現(xiàn)象。
10 平瓦屋面的基層應平整、牢固,瓦片排列整齊、平直,搭接合理,接縫嚴密,不得有殘缺瓦片。
10.0.5 檢查屋面有無滲漏、積水和排水系統(tǒng)是否暢通,應在雨后或持續(xù)淋水2h 后進行。有可能作蓄水檢驗的屋面,其蓄水時間不應少于24h。
10.0.6 屋面工程驗收后,應填寫分部工程質(zhì)量驗收記錄,交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存檔。
附錄A 屋面工程防水和保溫材料的質(zhì)量指標
A.0.1 防水卷材的質(zhì)量指標
1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外觀質(zhì)量和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1-1.1 和表A.0.1-1.2 的要求。
表A.0.1-1.1
表A.0.1-1.2
注:SBS--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APP--塑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PEE--改性瀝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2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外觀質(zhì)量和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1-2.1 和表A.0.1-2.2的要求。
表A.0.1-2.1
表A.0.1-2.2
3 瀝青防水卷材的外觀質(zhì)量和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1-3.1 和表A.0.1-3.2 的要求。
表A.0.1-3.1
表A.0.1-3.2
4 卷材膠粘劑的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改性瀝青膠粘劑的粘結剝離強度不應小于8N/10mm。
2)合成高分子膠粘劑的粘結剝離強度不應小于15N/10mm,浸水168h 后的保持率不應小于70%。
3)雙面膠粘帶剝離狀態(tài)下的粘合性不應小于10N/25mm,浸水168h 后的保持率不應小于70%。
A.0.2 防水涂料的質(zhì)量指標
1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2-1 的要求。
表A.0.2-
2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2-2 的要求。
表A.0.2-2
3 胎體增強材料的質(zhì)量應符合表A.0.2-3 的要求
A.0.2-3
A.0.3 密封材料的質(zhì)量指標
1 改性石油瀝青密封材料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3-1 的要求。
表A.0.3-1
2 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0.3-2 的要求。
表A.0.3-2
附錄B 現(xiàn)行建筑防水工程材料標準和現(xiàn)場抽樣復驗
B.0.1 現(xiàn)行建筑防水工程材料標準應按表B.0.1 的規(guī)定選用。
表B.0.1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1 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規(guī)范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采用"可"。
2 規(guī)范中指定按其他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執(zhí)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
該規(guī)范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對屋面工程質(zhì)量規(guī)范的很細致,因為屋面質(zhì)量的好壞關系著建筑物的美觀和存在時間的長短,這是非常重要的。若還有什么疑問,小編建議登錄網(wǎng)站找客服服務,這是很有幫助的。